記得第一次吃到紡錘麵包是在大一升大二的暑假,前往德國找姊姊時吃到的,這種外皮有點脆、硬,裡面卻有嚼勁的麵包並不受我的青睞,因為在臺灣的麵包大部分都是鬆軟、有內餡(不是蔥花、草莓醬、不然就是紅豆、花生粉...),所以在德國時,若我要選擇自己早餐的麵包,往往選擇一種叫做「beliner」的麵包,其實就是德國的甜甜圈,但它不是圈圈狀,而是圓圓的、炸過、裡面包草莓果醬,為何叫「Beliner」呢?德文發音起來還算可愛,但知道典故後,會帶有一種歷史的哀愁,「Belin」就是「柏林」的德文寫法,中間夾果醬就彷彿代表「東、西柏林」(1961年起修築的柏林圍牆將西柏林完全與其相鄰的東德和東柏林地區隔絕開來,直到冷戰結束,柏林圍牆被拆毀為止...)。不知道是年紀不同,心境也不同嗎?現在讓我會想念的,竟然是這種簡簡單單、實實在在、純樸、不浮華、不精工,卻是真心真味盡在其中的「紡錘麵包」。

食材:

yatingl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